广东医生开展生死抢救,武汉89岁老太太重获生机
在深夜的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东7区病房内,一场关乎生命的竞赛正在紧张进行。一位89岁的老太太,她的心率急速下降,生命危在旦夕,急需立即抢救。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医护团队迅速响应,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抢救。
在强烈的时间压力下,陈亮主治医师及其团队面临着重重挑战。这位年迈的患者不仅心率骤降,而且血氧含量也急剧下降,情况十分危急。幸运的是,一个小时前,医护团队已经通过B超引导完成了中心静脉穿刺,为抢救打通了关键通道。
陈亮主治医师介绍,这次抢救的患者是一位长期患有老年痴呆的老太太,没有自主意识,血管条件也不好。在B超引导下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的难度极高。但就是在这样的困难情况下,通过医疗团队的紧密合作和不懈努力,终于在20分钟内成功完成了穿刺。
就在静脉穿刺成功后不久,患者的病情突然恶化。医护人员迅速采取行动,通过中心静脉输液为患者用药,并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经过紧张而有序的抢救,患者的心率回升到正常水平,血氧含量也明显上升,恢复了自主呼吸。医护人员看到监护仪器上的数据逐渐好转,心中的紧张和压力才得以缓解。
这次成功的抢救离不开医护团队的紧密合作和默契配合。医疗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们紧密团结,共同面对困难。在病房里,医生们紧密配合,护士们积极参与抢救。而在清洁区,医生们也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通过手机上的“情报员”及时沟通,确保病情记录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及时性。这种默契的配合和紧密的协作让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治疗。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的许可慰教授表示,他们医疗队自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东7区以来,一直坚持全力以赴地救治每一位患者。在这个新开的重症病房里,接收的都是重症患者。但在医疗队员们的不懈努力下,病区目前保持着“零死亡率”的记录。他们希望这个记录能够一直保持下去,不放弃任何一位患者,全力以赴让他们尽快康复。这场生死抢救不仅展现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无私奉献精神,也彰显了团队的力量和生命的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