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揭晓,17位科学家

健康知识 2025-06-16 12:30www.xinlizxs.cn心理咨询师

在金秋的十月,第十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中山大学隆重举行。在绿叶与秋色的映衬下,这片学术的殿堂见证了众多杰出科学家的荣誉时刻。经过严格的评选,共有十七位科学家在这场盛会中脱颖而出,荣获殊荣。

典礼由饶子和院士主持,他身为“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主任,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组织能力,确保了典礼的顺利进行。众多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和学者,如中国科学院的罗俊院士、康乐院士、高福院士等,以及中国工程院的杨宝峰院士,都出席了这次盛会,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院士在致欢迎词时强调了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山大学一直致力于推进学科建设,探索前沿技术,希望通过“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这一平台,与全球的同行们共同推动生命科学和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研究成果的产业化,从而提升我国生命科学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在颁奖环节,张明杰院士和徐华强分别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小凡外籍院士则荣获了“谈家桢生命科学国际合作奖”,他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展现了我国学者的风采。“谈家桢临床医学奖”颁给了王拥军、董家鸿院士和蔡秀军等杰出的医学研究者。而在产业化方面,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则颁给了邢婉丽。另外十位学者则因其在生命科学创新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大学在谈奖的设立以来已有三位学者获奖,他们分别是宋尔卫院士、舒跃龙教授和苏士成教授。苏士成教授在发表获奖感言时,特别感谢了谈家桢老先生的无私奉献以及中山大学和宋尔卫院士的支持与培养。

除了颁奖环节,会议还举行了“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大会承办权移交仪式。中山大学将承办权移交给南昌大学,这标志着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的承办工作将开启新的篇章。

谈家桢先生是世界著名的遗传学家和中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遗传学研究,成果丰硕。而“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则是他在生命科学技术领域设立的一项重要奖项,旨在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该奖项得到了联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和谈家桢基金会的资助,已经成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奖项之一。此次颁奖典礼不仅是对优秀科学家的表彰,也是对谈家桢先生无私奉献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自创立以来,“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已走过了十三个辉煌的年头。这一奖项不仅见证了众多科研巨匠的成长,也逐渐成为了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多位学者在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各项子奖项后,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聘为国士级专家。其中,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更是对科研人员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的肯定。张明杰院士和徐华强教授这两位杰出的科学家,便是在获得此奖项后,被更多人熟知和尊敬。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届大会的主题报告环节由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教授主持。张明杰院士和徐华强教授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将最新的科研成果、研究心得和未来展望分享给了与会者。其他获奖者也齐聚一堂,共同参与学术论坛,共同探讨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未来发展。大会氛围热烈,可谓是中国生命科学界的一场顶尖学术盛宴。

在随后的第十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论坛中,众多知名学者带来了他们的专题报告。这些报告不仅涵盖了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也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论坛分为两个分会场,分别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专家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者主持。这些报告不仅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度第十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的获奖名单已经公布。其中,张明杰院士和徐华强教授因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王小凡教授凭借其卓越的科研成就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国际合作奖,王拥军教授等人在临床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荣获谈家桢临床医学奖。这些获奖者都是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成就不仅令人钦佩,也为中国的生命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也为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董家鸿,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他在国际上首创精准肝胆外科理念及其技术体系,该理念已成为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董院士牵头制定了多部国家级指南和专家共识,为当代肝胆外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蔡秀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他在腹腔镜外科领域有着卓越贡献,特别是首创的腹腔镜刮吸解剖法切肝技术和完全腹腔镜绕肝法二步肝切除术,解决了众多医学难题。

在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的名单中,我们看到了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博奥集团高级副总裁以及博奥晶典公司总裁兼技术总监邢婉丽教授。她在生物芯片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在降低出生缺陷和防控感染性疾病方面的工作。

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的名单中,田志喜研究员在大豆基因组学、种质资源演化及分子设计育种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原创成果,推动了我国大豆科研的整体提升。苏士成研究员在免疫学研究领域,从临床出发,发现了一系列调控炎症相关疾病进展的新分子。杨海涛研究员在病原微生物免疫感染的结构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娄智勇教授在病毒学研究领域表现出色,特别是在高致病性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研究中取得了创新性成果。秦成峰研究员在新发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率先揭示了寨卡病毒毒力进化的分子机制并突破了mRNA疫苗的关键技术瓶颈。鲁伯埙研究员为特定致病蛋白导致的疾病治疗提供了全新路径。曾艺研究员在成体干细胞命运决定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多种组织器官的成体干细胞,为糖尿病细胞治疗开拓了新途径。雷群英教授在生物医学领域也有杰出的贡献。

这些专家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而且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科技的前沿,有这样三位杰出的科研人员引人注目。他们的研究为人类的健康与生命科学领域带来了重大突破。

雷群英教授在营养与肿瘤代谢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发现了代谢酶能够感知不同的营养状况并调控肿瘤代谢,提出了代谢物感知异常是肿瘤发生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他的研究揭示了癌演进中代谢重塑的关键作用,以及精准营养或饮食在肿瘤防治策略上的重要转化意义。他的工作不仅为我们理解肿瘤的代谢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肿瘤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接着,我们不得不提的是蔡时青研究员。这位出生于1974年8月的杰出科学家,在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担任研究员、研究组长和博士生导师。他的研究首次阐明了个体衰老速度差异的遗传基础,揭示了神经系统衰老的新调控网络,并发现了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他的发现为我们理解行为退化和寿命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我们对抗衰老提供了新的可能。

再来看看薛天教授,他是一位在眼科及视觉科学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出生于1977年5月的他,现在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的执行部长和人力资源部部长。薛教授从分子、细胞、环路和整体等多个层次解析视觉神经系统的基础分子与生理特性。他创新建立了面向眼科疾病的视觉修复与增强的多学科交叉技术方法,为眼科疾病的治疗和视觉修复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这些科研人员对科研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人类的健康与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讯员:林伟吟、张阳)

上一篇:治胃病的中药_1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7 www.xinlizxs.cn 心理咨询师 版权所有 Power by

心理评估,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心理测试,犯罪心理,心理学,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诊所,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