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记忆力好却成绩差、沟通少,可能是患上了
作者: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技师吴满红
轩轩,一个年仅九岁的小男孩,正在小学三年级学习。暑假的一天,带着满腔的疑惑和怒火,轩轩的爸爸带着他走进了医生办公室。爸爸忧虑地向医生诉说:“我家孩子的智商高达110分,记忆力惊人,能背诵圆周率至五六十位之后。他的学习成绩却在不断下滑,半天写不出一句连贯的作文,上课经常走神,也不喜欢与同伴交往。我对他的行为感到沮丧,经常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
经过医生的详细评估和观察,给出了答案:轩轩患有高功能孤独症(High Function Autism, HFA)。这是一种在孤独症诊断标准下,智商(IQ)或发育商(DQ)正常的孤独症表现形式,约占孤独症人群中的10%。不同于常见的智力低下的孤独症,HFA患者的智商正常或接近正常,甚至部分患者的智商超过常人。HFA并非全是所谓的“天才”,而是在孤独症背景下的一种特殊表现。
尽管轩轩拥有超群的记忆力,但他仍然面临着孤独症的常见困扰。医生指出,家长应该警惕以下信号来早期发现孩子是否患有HFA:
在社会交往方面,婴儿期的社交障碍往往难以察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会逐渐显现。例如,对孩子他人谈话不感兴趣,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虽然愿意与他人交流,但交流有限,多数仅限于个人需求;不遵守游戏和社会规则,难以在学校或社会中建立友谊,甚至遭受欺凌;眼神交流短暂,缺乏手势和表情等。
在语言发育方面,少部分HFA患者的语言并无明显问题,但仔细观察仍会发现一些迹象。如:语言使用受限,主要表达需求而非主动发表评论;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滔滔不绝,反之则沉默寡言或答非所问;缺乏语气词、修辞的使用;写作困难;语调单一、生硬等。
在特殊行为表现方面,HFA患者可能表现出机械记忆能力强、特定手势的出现、物品的固定摆放或排列、对特定衣物或节目情节的偏好等。
HFA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以通过孤独症评定量表或诊断观察量表进行评估和诊断。由于HFA的智商正常或接近正常,加之缺乏敏感的诊断工具和专业人员的充分认知,导致部分HFA患者被漏诊或误诊。漏诊患者可能被误认为是性格固执、脾气古怪等,而误诊患者可能被错误地诊断为多动症、抑郁症等。
对于HFA的治疗,早期干预是关键,可以改善其核心症状、整体功能和远期预后。确诊后,最主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训练和教育,包括适应性评估、社交技能训练、语言交流技能训练等。结合心理治疗和行为强化治疗方法。必要时,可给予药物治疗。
一旦发现孩子有HFA的症状,家长应带孩子到正规有资质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家长应避免使用打骂等粗暴方式处理,以免陷入孤独、焦虑和暴躁的漩涡中错过孩子的最佳康复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