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讲堂:自恋型人格障碍与表演型人格障

焦虑症 2022-02-18 20:29www.xinlizxs.cn心理咨询师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和表演型人格障碍(HPD)就像一个人的正反两个面一样,它们具有很多的相关特质,但又不尽然相同。
两种人格障碍我们以前多少都介绍过,但说的总感觉不够尽兴,所以今天这篇专栏会更加详细的介绍自恋型人格障碍和表演型人格障碍,并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一•自恋型人格障碍(NPD)
(一)总说
自恋,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在没到极端情况的前提下,自恋是健康心理的重要表现。
但是,自恋如果变得过度极端,就会变为病态,长期如此就可能发展为自恋型人格障碍。
首先,自恋型人格障碍具有两个核心:
自恋型人格障碍具有两个核心(FromMoriartyK)
如图:
——过度的以自我为中心,是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症状
——过度的夸大自我价值感,是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特征
这种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甚至会建立在幻想之上,他们借助无拘无束的想象可以体验到深厚而广泛的自我良好感,并可以利用这种深厚而广泛的自信再次发展自恋程度。
总之,这是一种自大(幻想或行为上)的、极度渴求外界认同而缺乏共情的人格障碍。
具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会非常渴望认同,也会经常寻求一种「权利感」,他们明白无误的认为自己是令人钦佩的,是最优秀的人,也是应该享受特殊待遇的人,在任何时候,他自己就是核心,应该得到最好的东西,拥有为所欲为的权利,从而衍生出对他人、甚至法律的蔑视感。
对自己的成就感存在过高的估计所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走向逆命题(低估和看不起他人),他们对待他人的态度永远是屈尊俯就和倨傲的。
其实,这个人格障碍体的实质在于掩盖自我极度脆弱的自尊心,在他们长期夸张的自大之下往往长期体验着一种脆弱的低自尊。
拿这个案例看看:
史蒂文在小镇上高中的时候,从外表看总是很自信,他认为他已超越了自己的中西部郊区的同学,他在小时候就去欧洲旅游过,他的前卫、电子音乐和他的爱好水球在他所在的公立中学是不流行的,他曾经在《纽约时报》周末版上了解到这些活动在上流社会的私立中学是流行的,与其他同学相比他感到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他总是看不起他所在学校的那些他认为的「一般」品位,一直以来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并保持自己的自负。
在他去东部一个有声望的文科大学读书的第一年,史蒂文认为自己独一无二的想法变得更加强烈。
他为自己设置了交朋友的「标准」:
——对方是不是出现在杂志的社交新闻栏或对方父母是不是大学有名捐赠者。
另外,他对教授和同班同学是冷漠和粗鲁的,他上课只是因为「受迫」于学校的规定,他抱怨说「去上那些对成为世界500强公司的CEO一点作用都没有的课程是耽误时间的」。
在商务课程上他非常有能力,口才很好、非常聪明,他经常撒谎说他的经济学知识是来自他的父亲,他说他的父亲是一名杰出的商人并经常为《华尔街日报》写稿(实际上,他的父亲是一个便利店店主)。
在学业上他显得特别成功,但当面对团队工作的时候,他的同伴经常感到与史蒂文一起工作简直就是一个噩梦——他会因为自己的一点小错而责备大家,或者挖坑让同乎们互相攻击,然后他站在旁边看热闹。
史蒂文很少自己写文章,对此他说:
——「如果我能很容易地说服那些幼稚的、刚做完高中毕业致辞的新生为我做这些,那为什么还要浪费我的时间去做这些呢?」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NPD个体会利用一切方法夸大自己来获得膨胀的价值感,甚至会编造谎言或捏造事实以维持自己自尊自大的形象。
(二)成因
①精神分析理论:
认为NPD的成因是患者无法把本能的心理力量投注到外界客体上,这种力量滞留在内部,就形成了过度的自恋。
②爱的缺乏激活的应激性保护外化为病态的自恋
部分心理学研究者发现很多NPD患者在小时候(0~3岁)没有得到父母的呵护和足够的关注。
关注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一个现象:
一个摔了跤的孩子,如果大人装作没看到,他就不会哭,甚至还会自己起来,但如果大人马上跑过去哄和抱,他反而会哇哇大哭,这就是因为他得到了关注,进而需要更多的行为来进一步寻求抚慰,以维持这种受关注的状态。
所以一部分研究认为,幼时父母的淡漠损害了孩子的安全感,孩子会采取自我膨胀(自恋倾向)——即用幻想的自我意念代替他受损的自尊而成为真实的自我,从而带来补偿性的满足。
另外,缺乏爱和关注使得孩子产生一种「自己爱自己才是安全的和理所当然」的认知,这种认知也很容易会产生过度自恋的心理。
③爱的溢满激活自我认知的膨胀外化为病态的自恋
和②相反,父母溺爱和过于极端的夸赞也会使得孩子的自我认知失衡。
部分研究者认为,年幼的孩子自我认知能力是极度有限的,这个时候的孩子主要通过自己的父母——养育者的评价和反应来认识自己,从而指导自己到底是怎么样的存在,如果这个时候父母的评价就是「我的孩子天下无敌」这般歪曲和目中无人的,那么很容易让孩子从小产生不正常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膨胀。
属于这种情况最典型的代表:
MoriartyK:探案所二十一案:白衣行刑官——史普曼医师连环杀人案(上)
406赞同•11评论文章
PS:综上,我们可以从理论上找到父母教育子女预防NPD的基本途径:
——不能溺爱(超值评价)孩子,做到客观评价和正向指导
——不能忽视对孩子的爱和关心
——正向教导孩子去面对挫折
(三)NPD相关经典变态心理组合
不同的人格障碍是可以「融合」的,特别是一些具有复杂犯罪行为的人——他们身上常常具有不止一种人格障碍作为犯罪的内(fa)驱(don)力(ji).
对于NPD来说,它可以和很多自我化严重的人格障碍兼容,这里介绍两个最常见的。
①与反社会人格障碍结合:自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基本特点:
同理心匮乏、道德品质恶劣、不尊重事实、无责任感
不正常的自我认知模式
纵欲、性乱、诈骗、病理性说谎成性
粗暴地掠夺他人、压榨他人价值
对他人对社会怀有敌意、性情恶毒、手段残忍
极度以自我为中心、无所不敢为、无所畏惧
极度蔑视和践踏道德、法律、规则
②与癔症型人格障碍结合:自恋——癔症型人格障碍
基本特点:
无责任感、极度低下的自我约束力
举止轻浮草率
情感戏剧化,甚至喜欢性挑逗
以自我为中心,不正常的自我认知模式
••••••
附DSM-5的鉴定标准:
一种自大(幻想或行为上)的、需要他人赞美的且缺乏共情的普遍模式,开始于成年早期并存在于各种背景中,表现为下列至少五项(或更多)症状:
1•具有自我重要性的夸大感(例如,夸大成就和才能,在没有相应成就时却盼望被认为是优胜者)
2.幻想拥有无限成功、权力、才华、美貌或理想爱情的先占观念。
3.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和独特的,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地位高的人(或机构)所理解或与之交往。
4.要求过度的赞美。
5.有一种权利感(即不合理地期望特殊的优待或他人自动顺从他的期望)。
6.在人际关系上喜欢利用他人(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别人)。
7.缺乏共情,不愿意识别或认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8.常常妒忌他人,或认为他人妒忌自己。
9.表现出傲慢、高做的行为或态度。
(二)表演型人格障碍(HPD)
HPD,简单直白的来说就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来吸引他人关注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名字中的“表演型”指的是“戏剧化”或“舞台化”。
它也具有双核心:
表演型人格障碍具有两个核心(FromMoriartyK)
理解HPD的关键是看到他们那些夸张的自我表演,他们把自己当作舞台中央的表演者。
一般的HPD个体,就是所谓的「戏精」:
他们可以突然大喊大叫,也可以看个电影故意大声哭得死去活来——做这一切的目的就是引起别人的关注,他们具有丰富的、多变的情绪,这些情绪的过度渲染则会给人一种肤浅和不真诚的印象。
对他们自身来说他们十分脆弱、渴望关注、敏感。
但在别人看来他们的行为却哗众取宠、浮夸之极。
一般来说,HPD个体具备这样一些基本表现:
——情绪具有戏剧化色彩,擅长表现自己,喜怒哀乐皆形于色,行为夸张而装腔做作
——具有自我幻想(当自我表演寻求的关注感没有得到满足时,会借助于幻想来满足)
——情绪炙热且变化无常,轻微的刺激都可能引起其情绪上极大的波动
——爱好玩弄他人,逼迫他人不得已做出各种反应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高度以自我为中心
插一个案例:
当和伙伴苏珊参加聚会的时候,丹妮是一个精力充沛的、爱交际的人,是受人关注的中心。
她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开始的时候她非常迷人——她很容易就开始对完全陌生的人讲起笑话,好像她都认识了他们一辈子似的,但在丹妮4个小时的戏剧性社交和轻浮行为后,苏珊厌倦了并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陪衬人。
这是这个星期的第四场聚会,当丹妮与别人调情时,苏珊感觉到不被尊重,丹妮最大的关心就是别人怎么看她,当她感到不安全时会发脾气,而这通常会指向苏珊,苏珊越来越厌倦被丹妮当作指责对象,因为丹妮总想操控别人和做决定,随着境遇的变化,她的情绪会从愤怒到满意来回波动,苏珊想离开她都好多次了。
两个星期前,苏珊建议她们不要出去参加聚会了,因为她还有一整天繁重的工作需要去做,丹妮抓起玻璃花瓶就摔在地上,还愤怒地尖叫起来。
吵架后,丹妮不跟苏珊联系了,有好几天不说话,等她气消了,她又对苏珊变得非常温柔和关心。
从案例来看,是丹妮不可改变的戏剧化和成为他人关注中心的需要导致了两人关系的最终破裂,而这也正是多数HPD个体的交际轨迹。
从HPD个体的特点上来看,还有以下特点(依据案例分析总结而来,有一定或然性):
人格体愿意近距离感受“自己表演”的结果(例如:在晚会上通过浮夸的表现来获得别人惊奇的眼神、有的连环杀手喜欢重返现场参与警方的破案过程等)
本身境况不会太好,普通而平凡,但内心狂热
童年时缺乏父母关注,甚至遭受虐待,忽视的个体容易具备该人格障碍
容易形成表演——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通常是普通的行为方式屡屡受挫,满足不了其寻求外界关注的心理需求,这种诉求就很可能通过偏反社会人格模式的激发来表达)
附DSM-5的鉴定标准:
一种以过分情绪化及寻求关注为特点的模式,开始于成年早期并存在于各种背景中,表现为以下五种或更多:
1•如果不是大家关注的中心会感到不舒服
2•在与他人交往时往往带有不恰当的行为
3•情绪极端且表达模式肤浅,容易快速变化
4•表现为自我戏剧化,舞台化以及夸张的情绪表达
5•易受暗示
6•总是利用身体外表吸引他人关注
7•认为与他人的关系比实际更加亲密
(三)NPD和HPD的异与同
如果你仔细看了两者的归纳,那么很容易发现自恋型人格障碍和表演型人格障碍是有一些很明显的相似点的,总结下来,主要有三:
——两种人格障碍都存在一些夸张化的行为,只不过目的不同
NPD:夸张化行为的目的是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出众
HPD:夸张化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外界关注
——两种人格障碍都高度以自我为中心
——两种人格障碍都容易造成脆弱的人际关系
那么,两者的差异有哪些呢?
所有的差异,都只需要从一个角度去思考就够了:
——依赖性来源的角度
开篇我提到过这两种人格障碍好比一个人的正反面,这就是从依赖性的角度去理解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满足需求的途径是主要依赖自我评价(过分的高度自己),而表演型人格障碍满足需求的途径是要靠外界的反应来得到,他们需要靠自己夸张化演出得到的外界反应来满足自我。
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另外,从性格性别统计的角度来看,两者也有差异:
表演型人格障碍个体性格往往外向、多为女性
自恋型人格障碍则倾向于「孤芳自赏」,性格内向冷漠、多为男性

Copyright © 2019-2027 www.xinlizxs.cn 心理咨询师 版权所有 Power by

心理评估,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心理测试,犯罪心理,心理学,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诊所,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