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恶向胆边生

焦虑症 2022-07-17 18:11www.xinlizxs.cn心理咨询师
       几年前,轰动一时的“复旦投毒案”,据报道,在二审中投毒者林森浩依然称没有故意杀害室友黄洋,只是搞“恶作剧”。在媒体的一次采访中,林森浩表示不计后果伤害别人不是自己的底线。这些话听起来像是他在为自己辩解,让受害人黄洋的父母很不满。
犯罪心理恶向胆边生
尽管事实上林森浩就是一个施害者,但其初衷或许真的不是以索取室友的性命为目的,就是一个过分的恶作剧。但结局却失去控制,出乎意料。
无法收场的“小恶”最终“失火“
如果把事情的经过还原,或许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发生了什么。
林森浩与黄洋是室友,两人的性格相反,黄洋比较阳光,林森浩有些阴郁。但两人都很优秀。黄洋是学校辩论赛的最佳辩手,并以初试第一名的成绩转博;而保送读研的林森浩读研期间就在核心期刊发表过13篇论文,第一作者就5篇。
同样的优秀并未让两个室友成为好友,反而是彼此有些看不惯。林森浩同学认为,黄洋性格外向,骄傲,说话有时带刺,有可能刺伤过林的自尊。事发前几天,林森浩上床睡觉,而黄洋在床上玩游戏,总是发出沙沙的声音。林说,哥们,你轻点;黄答,我没动啊。林当时很愤怒,虽然没有说什么,但积怨却压在心里。不久,黄洋对宿舍一同学说,愚人节到了,要不要整人?黄的神态在林看来,有些得意、张扬,很不顺眼。尽管黄洋不是说要整自己,但林却想整一下黄洋。于是就从同学的实验室拿回了二甲基亚硝胺,倒进了饮水机里。黄洋饮后,觉得不适,但并未怀疑林森浩,还去了林实习的科室,让林做了彩超检查。林一度抱有侥幸心理,觉得黄洋会像一只用了药的小白鼠那样,药物代谢之后依然生龙活虎。但黄洋却在一步步接近死亡的边缘,最终不治。
像林森浩这样,最初只是有一些“恶念”,犯罪动机不强,最终却导致恶性事件的情况并不少见。2013年,桦南孕妇为丈夫猎艳而杀人一案,也具有这个特点。当时那个孕妇只是想为丈夫找一个处女,弥补自己以往出轨的过错。遂将一个好心送自己回家的女孩骗到家里。但将这个女孩迷晕猥亵后,两人不知如何收场。为了不让事情败露,最后将女孩杀害抛尸荒野。
类似的案件在司法领域并不少见,如同一开始本想用火柴点燃一个蜡烛,不
想却点燃了整个房间。
犯罪心理方面的“三个机制”
小恶是如何演变成大错的呢?在犯罪心理方面与以下几种机制有关。
应对方式简单直接,高危低级
在遇到冲突或困难的时候,有很多应对方式可以选择。这些应对方式有的积极,有的消极;有的安全,有的危险;有的是暂时的,有的是长久的。林森浩对室友抱有怨恨,选择的应对方式是生闷气,继而用投毒的方式直接伤害对方的身体。这种报复方式简单直接,却很危险。就像给仇人下绊或打闷棍一样,虽然可以直接出气了事,但没有达成沟通交流,更不是建设性的解决。猎艳孕妇也是如此,对丈夫虽有愧疚,但补偿丈夫可以有多种选择。但她同样选择了这种直接简单却风险极高的方式。
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与其一贯的应对习惯有关。有媒体介绍,林森浩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在网络上就曾用极具攻击性的语言辱骂自己的同学、公共人物;在本科时,他因跟同学争执,连续发了十几条恐吓短信;实习期间,因为和同事口角,他也在网上破口大骂,用的都是难以启齿的脏话。这些都表明林是一个“下手很重”的人。而猎艳孕妇据说在男女关系上也是绯闻缠身,因而会采取这样的方式来满足丈夫。大兴灭门案的制造者李磊,据说年轻时也是比较好斗,在事发之前很早买刀了。总之,如果一个人习惯了某种应对方式,那么这种方式就会成为一种反应优势,在遇到冲突时,这种方式就会自动激活,几乎无须思考。但却可能成为一种不幸的开始。
情绪的放大作用
情绪对人的动机具有很大影响。古语云,“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就是情绪对动机的促进作用。林森浩表示自己不善于处理负面情绪,在愤怒情绪的驱动下,采取了这样一个极端的行为。猎艳孕妇也是经常被丈夫奚落取笑,带着屈辱、愧疚的复杂心情而去解决心腹之患。2013年南京富二代杀妻案的丈夫,也是在与朋友饮酒后,听到一些妻子的闲言碎语,心中嫉恨难平,冲动之下向妻子挥刀泄愤。这些情形无不印证了那句话:情绪越高,理性越小。
行为的惯性作用
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惯性或刻板性,一旦启动之后,就会顽固持续下去。一些释放压力、满足欲望的行为尤其如此。
武松当年受屈蒙冤之后血溅鸳鸯楼,不仅杀了蒋门神、张团练等仇人,还杀了一些无辜的家眷仆役,即杀红眼了,就是行为惯性的表现。大兴灭门案的李磊,在杀害了自己一向怨恨的妻子、妹妹和父母后,又盲目地杀了自己两个年幼的孩子。也是行为的惯性在起作用。孕妇猎艳杀人案也是如此,在迷晕那个好心的女孩之后,意味着已经做了坏事,那么索性就继续坏下去吧,于是将之杀害。恶行一旦开始,就像刹不住的车走下坡路一样,越来越失控,越来越危险。复旦投毒案中的林森浩在投毒之后,尽管没有再出现其他伤害性行为,但其行为依然有隐蔽的惯性特点,不仅在给黄洋进行彩超检查时隐瞒肝脏受损的病情,后来作为室友去探视时还误导说,像是重金属中毒的表现。这些行为的后果就是导致事件恶化,危险加剧,最终酿成大错。
很多因“小恶”而铸成大错的罪犯,其应对方式、情绪、行为往往都出了问题。有了一个坏的应对方式,再有情绪的推波助澜及行为的变本加厉,悲剧几乎难以避免。就像一辆汽车,最开始选错了驾驶方向,但又加大了油门,如果还是走一段下坡路,那么这辆车几乎就没有掉头转向的可能。
 
当然,如果能够控制好以上几个影响因素,一些危机事件就可能会被避免。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很耐人寻味。两家邻居隔墙而居。一家养了很多羊,一家养了几只狗。结果狗经常过来咬羊。两家为此闹得非常紧张,冲突不断升级,甚至准备发生武斗。后来村里一位老者给养羊的支招:送给邻居家两只小羊。养羊的试着照做了,两家关系果真就改善了。因为养狗的那家小孩特别喜欢小羊,主人为此将狗关在了铁笼子里。一场冲突就因为选择新的应对方式而被化解。避免了一个不良开端,后续的恶性事件也就无从发生了。有时,平安就是这么来的。
 

Copyright © 2019-2027 www.xinlizxs.cn 心理咨询师 版权所有 Power by

心理评估,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心理测试,犯罪心理,心理学,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诊所,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