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的自恋 降低焦虑和抑郁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一种平衡自我价值感和关注他人眼中的自己的重要性。这种自我认知,既不是空洞的夸大,也不是盲目的自卑,而是现实的期望与节制的结合,被心理学界赞誉为“健康的自恋”。
我们每个人天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恋。就像家中的三岁小孩,总是渴望成为注意力的焦点,希望得到特殊的照顾,尚未具备太多的同理心。这种“我,我,我”的态度,虽然无法断言对错,但却是孩童天性的体现。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会逐渐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体验同情与谦逊。
即使我们成年后明白了同情与谦逊的重要性(排除那些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我们内心仍然会保留一部分年幼时的自我。而这部分自我,并非全然不利。研究发现,适度的自我价值感和关注他人眼中的自己,对我们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如何把握这个度呢?
拥有“健康的自恋”,意味着什么呢?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让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避开错误的危机处理,赢得自立。“健康的自恋”还有助于降低我们的焦虑和抑郁,建立幸福的基准线。它会激励我们更好地照顾自己,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它也对我们求职有益。雇主往往青睐那些自信、注重外表并愿意花时间修饰自己的人。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自尊自信是不可或缺的。
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益处,“健康的自恋”还能帮助我们建立更稳固的人际关系。适度的自尊自爱观念使我们减少对他人的依赖,不将自身的幸福完全寄托在他人身上,从而更容易与他人建立健康、平等的关系。
“健康的自恋”是一种积极的品质。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生活、工作、照顾自己以及建立人际关系。但这需要我们学会把握度,过度的自恋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我们需要以现实的期望和适度的自尊来引导自我认知,以达到最佳的自我状态。保持健康的自恋,是我们实现个人潜力、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