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不能“讳疾忌医”_1
抑郁症,一种情绪低沉的病症,常常因被误解为仅仅是神经衰弱而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治疗。这种误解有可能让病情恶化,甚至威胁生命。理解抑郁症与神经衰弱的差异,以及准确识别其症状,是极为重要的。
神经衰弱与抑郁症虽有关联,但并非同一概念。神经衰弱多源于社会心理因素,比如学业、工作的压力,长期的心理创伤等。它的症状可能包括精力不足、思维迟缓等衰弱表现,以及不受控制的回忆或联想等兴奋症状。然而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也可能出现在其他精神障碍中。在美国,已经逐渐废弃了神经衰弱的诊断,我国的专家也主张谨慎使用这一诊断,需要在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后才能做出判断。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的患者实际上处于抑郁状态,这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某种紧密的联系。
当身体出现不适、睡眠出现问题、情绪持续低落等症状时,我们应该警惕抑郁症的可能性。抑郁症患者可能感到生活无乐趣,精力减退,自责内疚,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甚至产生消极轻生的念头。对于这些症状,应及时进行抗抑郁治疗。只要治疗及时有效,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都能完全康复,重新投入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面对健康问题,我们不应讳疾忌医。在西方国家,抑郁症患者常在病情早期就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借助中医的针灸、中药等手段,往往能迅速康复。相反,在东方,很多人因为怕被人误解为“精神病”而不愿就医,直到病情严重才寻求治疗,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我们应该正视抑郁症和神经衰弱问题。当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相关症状时,不要犹豫,尽早寻求医生的帮助。让我们摒弃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和偏见,共同为健康而努力。勇敢面对病症,及早看医生,相信自己会完全康复。只要勇于面对,积极治疗,抑郁症并不可怕。让我们一起努力,迎接充满健康的明天!也要加强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为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社会环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