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不能只靠心理调节 也需看病吃药
走进生活的阴影角落——焦虑与抑郁的挑战
一直以来,王老师都是一个心思缜密、做事认真的教育人士。生活的不如意和压力让他最近陷入了困境。他常常夜不能寐,梦中被各种杂念所困扰。白天时,他心系家人,担忧他们的安危。头痛、背痛等身体症状频繁出现,心慌出汗更是让他备受煎熬。尽管他依然坚守在讲台上,但效率已经大不如前。
与此销售精英张先生也陷入了生活的低谷。曾经斗志昂扬、精力充沛的他突然变得萎靡不振,食欲下降,记忆力减退,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他的变化让同事和亲友都感到惊讶和困惑。
我们身边或许经常上演这样的故事,他们可能正经历焦虑或抑郁的困扰。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寻求精神科或精神卫生中心的帮助。很多人对焦虑抑郁的了解仍然有限。
一项关于上海、北京、长沙三地关于焦虑抑郁大众知晓度的调查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在约1800位成年受访者中,超过90%的人认为焦虑或抑郁只是工作压力大或情绪波动的问题,通过自我调节就能恢复。我们需要明白,适度的焦虑是生活的常态,但过度的焦虑可能是一种疾病的征兆。焦虑障碍是真实且严重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强迫症、惊恐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社交焦虑障碍等多种形式。它们会引发极度的恐慌或担忧,严重干扰正常生活。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可能导致多种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调查还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超过80%的受访者即使面临焦虑或抑郁障碍,首选的求助对象仍是内科医生。这意味着公众对于焦虑抑郁等疾病的认知仍然有限,非精神专科医生对于这些疾病的识别能力也需要加强。
为了共同对抗这一社会现象,我们需要普及关于焦虑抑郁等疾病的正确认知。我们需要教育公众了解焦虑抑郁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寻求帮助的途径。非精神专科医生也需要加强对于焦虑和抑郁的识别能力,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支持和指导。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那些受到焦虑抑郁困扰的人指明方向,帮助他们走出阴霾,重新拥抱阳光生活。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有很多人和他们站在一起,共同面对这一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