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药:抗抑郁药没那么可怕

抑郁症 2025-07-04 08:32www.xinlizxs.cn心理咨询师

王校长退休后两年,突然因病住院,遭遇了人生中的一次巨大低谷。脑梗塞让他经历了生死边缘的挣扎,如今躺在病床上,他的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表的焦虑和绝望。每天早晨醒来,他的第一句话总是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怎么还没地震呀?震了算了。”在这样的情绪波动下,吃药和输液都变得困难重重。针对王校长的情况,中南大学的杨放如副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会诊,发现王校长急需心理疏导,并建议加用抗焦虑药物来辅助治疗。

经过医生及家人的精心治疗与无微不至的关怀,一个多月后,王校长逐渐接受现实,也开始积极配合治疗。令人欣慰的是,他的心情开始慢慢明朗起来,身体的恢复也因此变得顺利。王校长的故事并非个例,在众多疾病患者中,遭受心理问题困扰的情况屡见不鲜。

杨放如教授指出,这种现象在各大专科医院都非常普遍。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心理问题的并发几率高达30%至50%。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以及外科患者在手术前也常出现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关注和处理,可能会对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

杨教授强调,对于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的慢性病患者来说,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根据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适当配合使用抗抑郁或抗焦虑类药物。协同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甚至减少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当患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降低、前途悲观、睡眠障碍等症状时,应警惕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轻度抑郁和焦虑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来缓解,但一旦发展到中重度,就需要药物的介入。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切勿擅自减量或停药。

许多患者因为担心药物副作用或害怕别人知道而拒绝服药。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并不需要终身服用。医生会根据病情好转程度调整药量,并在一定时期后考虑减量并逐渐停药。治疗期间,足够的药量和充分的维持时间是减少复发的关键。对于那些正在服药的患者来说,避免突然停药的反弹效应至关重要。只有遵循医生的指导,调整药量像调整弹簧一样恰到好处,才能更好地管理疾病,恢复健康的生活。

上一篇:抑郁症治疗方法经典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7 www.xinlizxs.cn 心理咨询师 版权所有 Power by

心理评估,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心理测试,犯罪心理,心理学,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诊所,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