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抑郁症表现为躯体症状 抑郁症≠心理问题
近期,多位媒体人的离世让我们深感震惊,他们因抑郁症而离去,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深刻思考。抑郁症,这个逐渐走进人们视野的疾病,让我们认识到它并非简单的情绪问题,而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器质性疾病。面对这一现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阳教授为我们揭示了抑郁症的种种问题。
潘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让我们了解到抑郁症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他指出,抑郁症不同于一般的心情不好,其情绪变化更为持久、程度更为严重,常常伴随着生活和工作能力的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往往难以自我缓解。
潘教授强调,抑郁症的诊断有着严格的标准,包括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症状至少需要持续两周。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抑郁症患者并没有明显的抑郁情绪,而是表现出各种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等。这种非典型性的抑郁症具有隐匿性,容易误诊。
很多人对抑郁症存在误解,认为它是心理问题的表现或是性格软弱的表现。对此,潘教授明确表示,抑郁症是一种与神经递质有关的器质性疾病,与海马体的萎缩也有关联。虽然心理刺激因素在抑郁症发病中也有诱因的作用,但抑郁症并非单纯心理问题。
在治疗方面,潘教授指出,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均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对于中、重度的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许多人对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感到恐惧,但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这些副作用是可控的。他特别提醒患者,切莫随意使用抗抑郁药物,更不应在没有医生指导下停药。
抑郁症的复发风险很高,患者需要做好长期服药甚至终身服药的准备。具体情况应根据患者的发病次数和复发间隔来决定。第一次发病的患者,药物治疗至少应持续一年;如果复发且间隔超过半年,需坚持两年以上药物治疗;若复发三次以上,则建议终身服药。
让我们共同关注抑郁症,深入了解这一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让我们为身边的人提供更多的关爱与支持,帮助他们走出阴霾。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让抑郁症不再成为困扰人们的噩梦。希望每一个身边的人都能得到关注和关爱,健康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