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边界

抑郁症 2022-07-17 15:42www.xinlizxs.cn心理咨询师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讲过一个寓言一一刺猬的困境。
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边界
严寒的冬天,刺猬们挤到一起取暖。但一靠近,相互的刺让它们疼得马上分开,分开之后御寒的本能又迫使它们重新聚到一起,而刺痛感又让它们再次分开。它们不断地分开聚拢,终于找到了相处的最佳距离——最轻的疼痛下最暖的距离。
在这则寓言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刺猬,而那长长的刺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理边界:只有找到合适的距离,才能既守护自己内心的秩序而同时又维持住良好的社交关系。但在生活中,我们却很容易忽视彼此之间的边界感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如下的体验:
为了回避冲突,我更愿意表示同意而不是拒绝;
我很担心别人对我的看法;
我经常对过多的表露自己而感到后悔;
因为很难拒绝别人,我认为自己承担了很多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如果我亲近的人拒绝了我的要求,我会有强烈的不安、失望等情绪;
我觉得别人的要求比我的更急切;
人际关系中的苦恼,我总是有口难言;
……
以上种种,相信会有很多人中招。在人际互动中,几乎所有的情绪困扰都和“关系”有关,谈到关系必然离不开“界限”。
在人际关系中,有时候你不懂得表达自己,有时候你不能够保护自己,有时候你不会拒绝别人,有时候你也会主动保持距离……这些困扰都来源于不能明确人和事的“边界”,缺失的“边界”会让我们感到痛苦。
人际边界来自于内在的“心理界限”。
01什么是心理界限呢?
每一个人都有两种生存空间——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这种空间与外界的界限,也称作边界(疆界)。心理界限,顾名思义就是每个人在心理上能够接受的极限。超过某个特定的范围,就会有一种被勉强、逼迫的感觉。
因为有了这个界限,我们就会知道大家应该如何相处,哪些事务该由谁负责,哪些行为只存在于某一个次系统中,不适合放到其他关系里。
像是夫妻之间的问题,应该由双方自己解决,如果其中一方找同盟者,比如把小孩拉入两人的战争,结果很容易就造成系统混乱,严重一点甚至会造成整个家庭功能停摆。还比如教育孩子主要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老人可以适当帮忙照顾生活,但如果过多干涉教育或溺爱孩子,只能造成多方矛盾,而且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02心理界限是如何形成的?
从人格的发展过程来看,界限的基础是母婴依恋关系。
一般在0-6个月婴儿与母亲是共生阶段,婴儿认为与母亲(母亲代指负责照顾婴儿的主要养育者)是一体的,需要母亲及时的爱和回应,无条件的满足婴儿的需要,共生阶段不必害怕惯坏孩子;一般从6个月开始,婴儿进入分离-个体化阶段,在此阶段,界限开始一步步发展出来。分离-个体化有三阶段:
• 区分阶段:区分我和你
• 练习阶段:感觉到自己什么都能做
• 和解阶段:发现其实自己还有很多不能做
在安全型依恋的养育模式下,三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发展出非常好的界限。在此阶段,孩子的独立性得以显现和发展,他需要独立的空间和独处的权力。
在不安全型依恋的养育中,入侵边界的行为会损害孩子的自主性,会带给孩子不相信自己的信念,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不值得被喜欢和爱。日常生活中,养育者侵犯孩子边界的行为屡见不鲜。
比如:攀比、控制、过度帮助、追赶喂饭、强迫穿衣等等。
比如,很多父母会说:我不在旁边监督他学习,他就会开小差。
其实往前追溯,这个孩子在早年的养育中,边界和自主性已经被打破,父母和孩子都没意识到学习是谁的事,应由谁承担的责任。
有的父母因自身的原因会忽视或溺爱孩子,这些都是在破坏孩子的界限。
所以,很多成年人形成现在缺乏边界的人际互动模式是有原因的。

Copyright © 2019-2027 www.xinlizxs.cn 心理咨询师 版权所有 Power by

心理评估,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心理测试,犯罪心理,心理学,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诊所,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