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声音嘶哑一查却是癌!专家提醒:喉癌不罕
声门型喉癌的早期诊断与颈阔肌皮瓣修复手术治疗
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 蔡谦 副主任医师
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刘伯。这位65岁的患者,在四个月的时光里,其声音嘶哑的症状逐渐加重。经过电子喉镜等详细检查,刘伯被确诊为声门型喉癌。幸运的是,医院耳鼻喉科团队采用颈阔肌皮瓣修复技术为其进行了手术治疗,成功保留了其发声功能。
从“咽喉炎”到喉癌,警惕声音嘶哑背后的真相
四个月前,刘伯出现声音嘶哑、咽喉不适的症状。他一直以为只是普通的慢性咽喉炎,并为此服药治疗。随着病情的加重,他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经过电子喉镜检查,刘伯被诊断为左侧声门型喉癌。
蔡谦副主任医师透露,刘伯的病例并非个例。声门型喉癌是喉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其早期最典型的表现为声音嘶哑,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慢性咽喉炎、感冒”。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发音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
颈阔肌皮瓣修复技术,重塑患者发音结构
针对刘伯的病情,蔡谦副主任医师团队决定采用“气管切开+左侧颈择区性淋巴结清扫+左侧垂直半喉切除+颈阔肌皮瓣重建喉腔”手术方案。手术过程中,团队用颈阔肌皮瓣修复切除肿瘤后的喉部缺损,重塑患者发音结构。
术后一周,刘伯已经能够正常进食。一个月后,他成功拔除了气管套管。术后三个月的复查结果显示,皮瓣生长良好,发声功能得到良好保留。刘伯表示,“我的声音恢复得非常好,感觉就像没有做过手术一样。”
专家提醒:警惕声门型喉癌的早期症状
据专家介绍,声门型喉癌是喉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其早期症状主要为声音嘶哑。一旦出现声音嘶哑、咽喉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颈阔肌皮瓣修复技术是喉癌治疗中修复患者发音功能的有效方法。
统计数据显示,喉癌在头颈肿瘤中的常见程度位居第二。对于长期吸烟、饮酒、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等高危人群,应特别警惕喉癌的发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喉癌治愈率的关键。提高喉癌的治愈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为此,蔡谦副主任医师提出重要建议。对于年龄在四十岁以上,出现声音嘶哑或其他喉部不适持续三周以上的患者,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应立即前往耳鼻喉科进行详细检查。
通过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若发现声带表面出现粗糙、甚至呈现菜花样新生物的情况,应立即进行组织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一旦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喉癌,患者还需接受喉部CT或MRI检查,以明确疾病的分期和发展状况。
通讯员黄睿、张阳为我们带来这一重要信息。
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位专家——蔡谦,他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的副主任医师,拥有医学博士学位和硕士生导师的荣誉。他是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的青年委员,同时也是广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青年学组的组长。他还担任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学组头颈组的副组长以及其他多个专业委员会的常委,对喉癌等疾病的诊疗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