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手 逸仙团队助七旬患者重获心明眼亮
心明眼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生命之光——蔡阿姨的重获新生之路
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一场生命的奇迹正在上演。74岁的蔡阿姨,经历了连番的健康挑战,最终在这里找到了重生的希望。近日,她完成了白内障手术,终于可以在舒适的状态下迎接新的一年。而她背后的故事,是一部关于毅力、医疗技术与团队合作的感人篇章。
回溯至2019年7月,蔡阿姨因急性心肌梗死来到这家医院。王景峰教授团队成功稳定了她的病情。不到一月,她的心衰症状再次复发。经心脏彩超检查,她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仅为正常人的半,猝死的风险极高。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王景峰教授团队决定为蔡阿姨植入SICD(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这一技术在国内领先,曾将蔡阿姨从死神手中夺回。
此后,蔡阿姨多次返回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如同“拆弹专家”,一次次为她化解危机。为了更进一步改善她的生活质量,心脏移植术成为了唯一的选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的郑俊猛教授团队接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面对蔡阿姨的复杂病情和年龄因素,手术风险极高。但经过团队的精心准备和多次研究,手术成功完成。术后,蔡阿姨经历了种种挑战,最终在团队的精心护理下逐渐恢复。
随着生命的延续,蔡阿姨多年的心愿得以实现——白内障手术。一直以来,白内障严重影响了她的视力。在身体逐渐好转后,她渴望恢复视力,提高生活质量。于是,她再次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眼科专家蓝育青教授的操作下,白内障手术顺利完成,为蔡阿姨带来了新的光明。
整个治疗过程中,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患者的坚定信念共同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不仅是医疗技术的展现地,更是生命希望的港湾。在这里,像蔡阿姨这样的患者不仅找到了生命的延续,更找到了生活的新起点。蓝育青教授亲自进行术后查房,详细查看了蔡阿姨的恢复状况。他特别指出,心脏移植术后接受眼科手术的病例极为罕见,省内尚不多见。对于此类患者,术前精确的诊断与术后细致的护理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手术成功,眼科团队特邀心血管内科专家为蔡阿姨进行会诊,共同进行严谨的围手术期评估。经过精心策划和细致讨论,制定了精密、详尽的手术方案。在手术团队的精心操作下,术后蔡阿姨的右眼视力显著提高,达到了0.6。
时光荏苒,2022年1月19日,蔡阿姨顺利出院,摘下眼包的她激动不已,终于“重见光明”。她感慨道:“现在我可以自己看见路、自己走路了!”农历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蔡阿姨表示,她终于能过一个健康、舒适的吉祥年。
在随后的随访中,蔡阿姨对医护人员赞不绝口,她竖起大拇指说:“你们每个科室的技术都精湛非凡,感谢你们,祝你们新年快乐!”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以其综合性医院的优势,不断提升对危急重症疑难病的综合救治能力。全院多学科协作诊疗的蓬勃开展,已成为各科室的工作常态。这种合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为群众带来了更优质的健康服务。蔡阿姨的案例是多学科“强强联手”的杰出成果,为更多需要多学科协作诊疗的疑难杂症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通讯员:黄睿、张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始终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不断突破医学界限,创造更多医学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