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素质岭南特色基层中医全科医学人才研讨
12月15日下午,一场盛大的研讨会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隆重召开。此次研讨会旨在“服务健康中国,培养高素质岭南特色基层中医全科医学人才”。
此次盛会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广东省中医药局科教处、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等领导部门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众多领导均出席了此次会议。省内高校代表、定向地代表、规培基地代表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第三附属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医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
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探讨如何贯彻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等六部委的相关文件精神,落实省委、省关于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特别是在培养基层中医全科医学人才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文锋在讲话中强调,订单定向培养医学大学生项目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卫生的人才,他们在建设“健康中国”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陈文锋书记进一步指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承担了中医学专业定向生培养任务,并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广东特色、广中医特点的基层卫生中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他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基层全科中医学人才;二是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提升人才培养供给的适配度;三是科学谋划,打造具有广中医特点的基层卫生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教处处长伍杰勇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基层中医药事业关乎济世利民、惠泽苍生,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是一项光荣而重大的任务。他希望相关部门深刻领悟总书记对基层医疗服务工作的关心重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并强调要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坚持守正创新、发挥特色,推动广东基层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邓荣海也对广州中医药大学十年来基层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对医学院校提高农村订单定向中医学生培养质量提出了建议。他希望医学院校能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课程设置,整合资源提高培养质量,并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培养中医全科医学人才的强大合力。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林兴栋发表工作报告,全面介绍了学院在承担中医学订单定向人才培养方面的十年成果。近十年来,学院以“三全育人”为理念,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医教协同,结合社会实践,培养了具有岭南特色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林院长表示,这十年不仅是为国家、为地方、为基层打基础、树根基、汇智力的十年,更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助力乡村振兴赋能添彩的重要时期。
阳江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曾海静作为定向地代表,肯定了阳江市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的显著成效。曾局长表示,学院为各镇卫生院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才匮乏的困境,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
毕业生代表龚泽伦分享了在广中医学习、医院规培和基层工作的体会。他在学院“三早教育”的引导下,通过实践和科研,为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回到家乡揭阳市惠来县隆江镇工作,实现基层与青春的“双向奔赴”。
专题报告环节,遵义医科大学全科医学院院长肖雪以医教协同育人为主题,分享了培养乡村健康守护者的经验和做法。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常务副院长刘海全则围绕订单定向学员的住培管理进行了分享,针对现状、存在问题及管理经验做法进行了深入剖析。
会议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就订单定向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建设、教研教改以及基层订单定向生的政策宣传、思想教育、规培教学等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省内主要接收中医学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单位,自2014年以来共招收培养1378名基层定向医学生。学院形成了早定位、早临床、早基层实践的“三早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粤东西北培养了一批中医全科人才,源源不断地为基层输送人民健康“守门人”。
通讯员王校宇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