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一时爽,小心招霉菌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街头采耳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许多人在耳朵感到不适时,会选择前往采耳店放松身心。掏耳朵看似简单,实则隐藏着不少风险,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鼓膜穿孔和真菌性外耳炎等隐患。那么,自己给自己掏耳朵是否安全?哪些日常习惯可能损害我们的听力?又该如何在关键时刻及时应对?
1. 脚气病真菌也能侵袭耳朵
外耳道真菌性中耳炎,又称为外耳道真菌病,是一种外耳道真菌感染。在广东等湿度较高的地区发病率较高。当外耳道积水或分泌物滞留时,加上滥用抗生素,更易引发此病症。常见的病原体有曲霉菌和念珠菌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真菌与引起脚气病的细菌有着相同的源头。
临床上,不少脚气病患者同时患有真菌性外耳炎。一些人在摸了脚后没有洗手就直接摸耳朵,这样的不良卫生习惯很容易引发感染。
2. “油耳”问题不容忽视
如今,采耳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些人乐于体验采耳的放松过程。在临床实践中,有些患者在采耳后发现耳朵发痒、流水等症状才来就医。经检查,这些患者也患有真菌性外耳炎。推测这可能与采耳工具的消毒不严有关。虽然一些采耳机构使用酒精进行消毒,但酒精只能消毒细菌,对真菌则无能为力。真正的消毒必须达到100℃以上。医院采用高压炉进行消毒,而采耳堂的措施显然达不到这一要求。若遇到耳朵有真菌感染的人使用过采耳工具,下一位使用者很可能被传染。
3. 紧急情况需及时治疗
突发耳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果醒来后突然听不见,务必马上就医。突发性耳聋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睡眠不足、疲劳、精神紧张、用药不当等。特别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可能因供血问题导致突发性耳聋,这可能是中风的前兆。72小时内治疗效果最佳,因此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耳朵遭受创伤时也必须就医。不要自行购买药水滴用。如果鼓膜破裂,需保持干燥清洁,大部分情况下鼓膜可以自行愈合,但不当用药可能会造成继发性损伤。感冒后突然耳痛也是紧急状况之一。有些孩子感冒后耳朵剧痛,这可能是感冒引起的急性中耳炎,需立即就医治疗,以免留下听力损失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