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医院一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助力全民肝脏
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会议于10月17日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召开。会议由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所长侯金林主持,他详细介绍了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在“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小贝壳项目”以及全国肝癌早筛早诊—“彩虹计划”项目方面的进展和成果。
在“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小贝壳项目”方面,侯金林首次提出了母婴“零传播”的概念和目标,并在北京启动了该项目。该项目集科学防治和应用性研究于一体,是为了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战略的目标而设立的。自2015年启动以来,该项目在全国最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中纳入了超过一千例乙肝孕妇,并形成了我国第一个关于乙肝母婴阻断的技术指导性文件——《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该流程对孕妇的筛查、评估、妊娠期管理、分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标准化的建议,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加速该流程的推广,研究所还创新性地设计和研发了“小贝壳”手机应用软件,该软件现已在全国百余家医院广泛应用,并管理着数万名乙肝孕妇。该项目还在全国建立了多家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示范基地,并扩展到136家项目医院,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初步形成了乙肝母婴阻断协作网。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探索“医院一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为在广东全省范围内开展项目积累经验。
在肝癌早筛早诊方面,侯金林也介绍了研究所的“彩虹计划”项目。肝细胞癌在我国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但早期发现、诊断并治疗的患者比例却不足30%。侯金林指出,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定期筛查是提高早诊率、降低死亡率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为了推动肝癌的普及筛查工作,侯金林教授团队通过构建全球前瞻性随访群体,创建并验证了一个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可准确预测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并可识别出低风险人群免于频繁筛查,从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省医疗资源。
2020年11月27日,一场由侯金林教授引领的大型公益健康干预项目“彩虹计划”在广州盛大启动。该项目致力于在全国1000家医疗机构中,针对100万慢性肝病人群进行肝细胞癌风险预测评分,以推动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侯金林教授强调,肝癌早筛早诊是一项复杂的公共卫生系统工程,需要部门的领导以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打破信息和管理壁垒,使肝癌早诊技术和管理规范下沉到基层,实现全程、动态和个体化管理。
如何精准确定肝癌高危人群,制定分层监测方案,是提升肝癌早期发现和治疗率的关键所在。“彩虹计划”基于先进的HCC风险预测模型、极早期预警标志物和早期筛查工具,致力于精准识别高危人群,并将其应用于医院和社区筛查。通过构建医院社区一体化的“金字塔”HCC筛查管理模式,对高危人群实行跨学科科学管理和治疗,以降低肝癌相关死亡率。
该计划的一个亮点是“医院-社区一体化”的“金字塔”肝癌筛查模式。以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为例,该模式实施两年来,在于都县的支持和县人民医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中华肝脏病杂志,其中的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评分(aMAP评分)可作为基层医院肝细胞癌筛查管理的简便工具。研究还发现合并代谢性疾病的慢性肝病患者具有更高的肝细胞癌风险,应在后续随访中给予重点关注。
侯金林教授表示,“彩虹计划”团队将继续深化在于都县的工作,并推广其成功经验至全国范围。在广东省,该计划正在多家医院和社区创建综合试点,为在广东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开展项目积累经验。这不仅彰显了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的领导力,也在南方肝脏高峰论坛上的致辞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项目组于2016年12月在北京正式发布的《乙肝母婴阻断管理临床路径》以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慢病防治示范基地于都站的启动仪式,都是“彩虹计划”重要里程碑的体现。
(通讯员:李晓姗)
这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文体,详细描述了“彩虹计划”的启动背景、目的、实施情况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果。文章结构清晰,重点突出,配有相关的配图说明,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