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甲状腺肿瘤“绕颈”生长,医生连闯“三大
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黄晓明教授。
何女士,一位年仅38岁的患者,自八岁起便与甲状腺肿物相伴,经过漫长的近三十年,这肿物不仅持续生长,更演变成了巨大的甲状腺癌,其最大瘤体直径超过了惊人的20厘米。这个巨大的肿瘤不仅压迫了她的气管,还包饶了颈部的重大血管,使得手术风险极高。幸运的是,黄晓明教授及其团队,经过严密的术前准备,成功为何女士完整切除了肿瘤,且在手术过程中未损伤喉气管及喉返神经。术后,何女士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
何女士的病例堪称罕见。据她回忆,十多年前,这个甲状腺肿物就已经明显肿大,像是一个“大脖子”。由于肿物过大,且与血管及神经关系密切,许多医院都因为手术风险较大而婉拒了她的求医请求。她辗转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找到了黄晓明教授。
黄教授团队通过超声及CT检查,发现这个巨大甲状腺肿物已经压迫了何女士的气管,部分肿物甚至已经探及颈后区和锁骨下方。面对如此棘手的病例,黄教授团队通过多学科会诊,确定了以手术为主,术后辅以碘131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手术过程中,黄教授团队面临了三大难关。肿物巨大,生长时间长,供养血管丰富,稍有不慎即可导致大出血。甲状腺癌合并颈部多发淋巴结转移瘤,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导致保留甲状旁腺的任务极为艰巨。术前检查提示气管受压,需同时处理气管及喉软骨病变的可能。尽管如此,黄教授团队仍然成功将这一巨大甲状腺癌完整切除,并且未损伤重要结构。
黄晓明教授指出,甲状腺癌虽然有时被称为“温和的癌症”,但其处理仍需极为谨慎。随着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增大和甲状腺超声体检的普及,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及时手术切除是避免后患的关键。制定规范的治疗和手术切除方案也是至关重要的。
黄晓明教授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一位在甲状腺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专家。他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何女士带来了希望,也为广大甲状腺患者带来了福音。(通讯员:张阳、黄睿、陈仁辉)——本文由资深医疗专家团队倾力打造。这位专家团队中的领军人物在医学界有着卓越的声誉和影响力。他现任广东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并在粤港澳大湾区耳鼻咽喉联盟担任副主任委员职务。他的学术地位同样显著,担任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和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他在内镜医师领域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被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授予委员称号。他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担任台海甲状腺微创美容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在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有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业内资深专家,他还被选为多个杂志的编委,包括《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和《世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他的专业成就和影响力在医学界备受认可,他的知识和经验将为医疗行业带来宝贵的贡献。
这位专家团队的成员不仅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他们的专业精神和热情也令人钦佩。他们致力于推动医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