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焦虑?判断焦虑症要从这3点出发
当人们面临失眠的困扰时,往往会陷入焦虑的情绪。长期睡眠不足是否会导致焦虑症的发生,这一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此问题,我们请教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的甘照宇副主任医师,他为我们带来了深入而详尽的解答。
对于长期睡眠不足是否会引发焦虑的问题,甘医生明确表示,长期睡眠不足的人可能存在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比如对睡眠的过度担忧。虽然研究显示睡眠不足可能会增加其他精神障碍的风险,但确切的因果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关于究竟是睡眠问题引发了后续的心理问题,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睡眠不足,亦或是睡眠不足本身就是焦虑或其他精神症状的前期征兆,这些都是目前尚无法明确的问题。我们不必过分担心因短期睡眠不足而引发的问题。
甘医生指出,偶尔的睡眠不好是正常现象,无需过分担忧。但如果长期失眠困扰着你,那么最好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医生会对你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看是否存在其他精神问题,如抑郁和焦虑等。如果没有其他精神问题,只需要调整对睡眠的认知、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以及调整对睡眠的态度,就有可能让睡眠回到正常水平。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的焦虑情绪是否达到病理性程度呢?甘医生给出了三个重要的考量指标:首先看焦虑情绪是否能够自我排解;其次看焦虑是否带来明显的痛苦体验;最后看焦虑是否造成了功能损害。如果焦虑无法自我排解,带来明显的痛苦体验或者造成了功能损害,那就可能是病理性的焦虑。当焦虑情绪持续存在且得不到缓解时,最好及时到医院进行评估,以明确焦虑的类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及时的调节。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焦虑情绪。了解如何区分正常的焦虑和病理性的焦虑至关重要。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维护身心健康。希望能为您提供有用的信息,同时也期待与您进行更多的内容合作。